Wednesday, April 6, 2011

明之凡语-2011年4月6日

香港中文大学的一群学生“大闹”毕业典礼,因为他们反对校方颁颂荣誉法学博士给香港前特首董建华。在董建华致词期间,那群毕业生频频打断了他的发言,最后董建华不得不请求学生“给我说话的自由”。

一般人都会认为毕业典礼被破坏并不值得骄傲,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时事评论员梁文道,因此而为自己的母校感到骄傲。他在《大学之大》文里写道:“这是一所充满抗议精神、身具反叛传统的好学校”,认为这是一个研究学术地方应有的包容。他也形容,在毕业典礼上对付政治人物,早已是各国高教界的小传统。

看了这文章,心里顿时起了一股涟漪,很希望自己也是其中一个在毕业典礼“抗议”的大学生,也希望自己身处于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学习环境。香港中文大学之所以成为其中一所香港顶尖大学,也因为她的包容性。

大学,是个研究和讨论学术的神圣之地,即使是再敏感的课题,也应该怀着包容的心态从学术的角度上去探讨。在我国,有的讲师都没有这种包容性,不允许学生怀疑或反对他的立场。这错误观念不仅充斥于大学,甚至是整个社会,只要不认同长辈或老师说的话,都被视为大逆不道。

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强国,可以从其社会风气找到原因。英国海德公园,是个最具争议性,也是最具包容性的地方。每个星期天下午,民众都会站在装肥皂的木箱上发表演说,除了攻击英国皇室和人身攻击之外,什么都可以谈。民众如果反对其演说,大可以离席以示抗议。此外,这里也成了民众要示或游行的聚集之地。海德公园也因其包容性有了“肥皂箱上的民主”之说。

“尊师重道”这四个字,目的是引人向善,而不是塑造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。所谓的尊敬教师,不只是要听从教师的话,如果对老师的话有疑惑就应该提出来解惑。相对地,教师也不要被怀疑而觉得羞耻,反而应该包容学生的想法。

有竞争才有进步这道理,人人都懂。同样地,要有不同的声音,才会激起我们的思考,人类的文明,都是在争议中地的深思发展出来的。在这方面,香港中文大学和海德公园已为我们做很好的典范。

只有包容,这世界才会更美丽。

此文为刊登于星洲日报地方版《大北马》每个月第二个星期三“年轻人”的“明之凡语”专栏文章的原文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