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September 6, 2011

14周实习的新体验

每个人对好老师的定义都不同。一般认为教出成绩卓越的就是好老师,有的觉得理解学生的是好老师、有的觉得用心勤劳的就是好老师、有的觉得逗学生乐开怀的就是好老师…

实习最后一天我要两班的学生写回馈给我,看过这些评语,褒的是我理解学生、授课方式创新、讲课有趣、班上秩序控制得好、态度认真用心;贬的是讲课可以讲到荷兰、应有更多的组别活动、应有更多的考试资料谈政治历史沉闷、太严肃。从中看得出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如何,这些评语我只会拿来参考,并不会一昧的满足他们的“胃口”。

我从不怀疑过学生对我的回馈,因为这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。然而,学生从小就是在同一个学习环境成长,很多都已经成为填鸭式教育制造出来的机器人。或许在他们眼里,能让他们掌握考试回答技巧的就是好老师。他们也不曾接触教育理论,不知道老师应该扮演的真正角色。

“用心”是可取的态度,但不代表肯定教得好。我们实习生,很多为了准备教学详案而开夜车、有很多为了准备教具(花了几个小时时间只为了区区五分钟的引起动机)而迟迟不入眠、也有很多上课是很专心地教书…但这一切不代表他们可以教得好。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人的用心,同时也不能因为感性而忽视了应该改进的空间。

韩愈都说了,为师就要“传道授业解惑”,整篇《师说》从未提及当教师的要用心,这是因为“用心”二字不只是教师应有的态度,而是身为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人类的基本条件。用心,是每个人应有的态度,而不是评定教师的好坏。当然,只要有这积极的态度,所付出的努力终有一天一定能够开花结果。

实习期间,我偶尔经过同学教的课室,都会故意把步伐放慢,然后用余光偷瞄他们的教学。即使是短短的几步,大概可以察觉到整个教学情况了。有的同学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教具,带进课室却控制不了好动的学生;有的同学只是拿着一张麻将纸进课室,却能让学生专心听课。前者或后者的教学有效,相信大家心里有数。

有个同学说羡慕我们公教四个实习生跟学生的感情似乎不错,其他学校的同学好像也很受学生欢迎,经常一起出去玩。我半开玩笑地问他:“你想要你的讲师跟你混得这么熟吗?”,他就毫不思索地说:“不要”。我也是有同样的想法,讲师将他的半只脚踩进我朋友圈可以让我感受他的关心;当他把双足都踩进去,我就不懂要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到这位讲师了。

没错,现在当老师的,不得不跟学生打好关系,才能让教学更顺利。每份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,不管是医生、律师、心理医生还是教师,我们跟服务对象的关系绝对不能越界。所谓的亦师亦友,就是前者后者的比重相等,没有任何悬殊。跟学生走太近,很容易让学生把我们当朋友多过当教师,我们的情绪也很容易被学生的一举一动牵着走。

实习期间,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专业,即使再在乎这班小鬼,也不可以把情绪表现得赤裸裸。跟学生感情再好,也不要过得乐于这样的关系,因为受欢迎不代表教得好。即使我们被学生的欢呼声和拥戴中结束实习生涯,也还得检讨自己的教学。别忘了,我们的职责是育人,而不是娱人。

离开公教后曾有学生表示没有欢送我而感到抱歉,我打从心里笑着说没什么。对我而言,我们经历了百般的考验,没有丢了UPSI中文系的面子,能够挺胸走出来已经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了。至于学生有没有欢送(当然有得选择的话是希望有啦,呵呵),这已经是个奢侈的愿望了。

虽然那一班没有欢送我,但到了最后一天,眼前这班好动的小鬼,仍然静静地上我的课,已经算是很给我面子了,不是吗?

1 commen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