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September 17, 2009

屋友的庆生会

今天是和朋友替我的屋友-颂迪庆生。其实今天并不是他的生日,只是因为假期大家都不在,所以就提早庆生。


单看盒子不用说就知道是最少3公斤的蛋糕......


结果只是半公斤的蛋糕


眼前一亮!!!看到那些菜肴清一色是炸的


唱生日歌,这是每个人庆生都会经历的几分钟


jimmy(左者):“赶快趁生日许愿能够快高长大”
国俊(后站者):“如果这愿望能够实现在我身上就好了”



我们的准寿星公


这种聚会总是忘不了要合照


今天出席弟子规的活动,顺晶对我说:“伟明,知道你很辛苦,我们都会支持你的!”,听她的话,真的很开心。其实一直以来都知道身边有不少朋友撑着我的,特别是我的好友宝贝,一直都在身边陪着我,总是会帮我一些小小的忙。谢谢宝贝,也谢谢那些一直默默支持我的你们。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想要把心事收在心里,只是看到大家都有各自的烦恼,我也不想再让大家担心我。我的状况再糟,也只是过渡期罢了,过后就没事了。

所以叻,为了不让你们担心我,再加上明天开始就是假期了,决定好好的放肆自己。我今晚什么都不做,只看star wars【下载了三部还没看】。

明之凡语-2009年9月16日

八月和十月期间正是学子们最难熬的日子,因为即将要或正在应付预考。

不管是UPSR、PMR、SPM或STPM,这阵子大家都会跟他州的朋友交换预试试卷,老师也会跟身在外州的同事要考卷。一般上也会拿往年试卷来做复习,因为每年试卷的出题方式都大同小异。

现在离开了中学的我,看回中学生每次重演的戏码,不禁会想一想,我们是在求知识还是在应付考试?最近小六评估考试频频传出泄题的消息,姑且不论这些消息是否属实,这现象已经告诉我们:孩子们求学方式并不健康。

从朋友口中得知,有位经常考到第一名的五年级学生,因为几分之差而滑落至第二名,结果该学生回家就被妈妈鞭打。我听了不禁为这小孩感到心疼,那小孩并不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,只是因为几分之差而没考到第一名,有必要这样惩罚小孩吗?更加可悲的是,该家长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。

每个人都会说:“考试的目的就是评估学生的表现”,但所谓的表现就只是为了A。家长都不惜一切代价,让孩子能够有最好的“表现”。孩子们除了平时上课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功课,假期还得到补习中心去。每个家长都说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,但大家是否曾想过孩子的感受呢?成绩不好就要努力进步,成绩好了就要一直维持下去,那孩子什么时候有得休息呢?

孩子的学业固然是重要,但是学生在儿童时期贪玩是再也自然不过的事情。我本身觉得,与其把孩子关在家读书,倒不如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,让孩子从生活现象中学习,也让孩子知道知识的重要。

就如我的讲师所说:“家长带孩子出去玩,只会带孩子到处走,但有多少个会带这孩子边走边学习呢?”。要求知识,并不仅从书本上可学到,我们的周围环境,也是个很好的教材。

家长们,偶尔给孩子一个呼吸的空间吧,不要让他们成为考试的奴隶。

此文为刊登于星洲日报地方版《大北马》每个月第二个星期三“年轻人”的“明之凡语”专栏文章的原文

Tuesday, September 15, 2009

我的好搭档,祝你幸福

今天无意间发现属于你和他的部落格,才知道你已经跟他交往了。

不懂为什么,以前一直希望你能够谈恋爱,这次知道你选择了他,除了惊讶,随之而来的只是很平淡的心情。我还以为自己会很高兴,其实并没有,我也不懂为什么,不过你放心好了,我绝对不是在吃醋。

我终于明白,为什么假期你不会主动联络我们,为什么你一直都跟每个人保持距离。其实,之前跟你聊起他,还以为你真的已经对他没感觉了,原来我一直是错的。之前每个人谈起你和他,我总是不会相信他们所说的,直到这一刻我亲眼看到事实才肯相信。

有点失望的是,已经五年了,你一点也不曾跟我透露,或许就是这样而感到不开心吧。不懂我是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那个人,不过我绝不会像任何人说起今天看到的事情。看到你跟她那么甜蜜,那就好。没想到平时强悍的你还是有小鸟依人的一面,也没想到你会把你们的事情会写在部落格。

真心祝福你,祝你们俩能够一直幸福,加油!

你离开的第100天

那天毫无预警地,收到你去世的消息,除了像个疯人般大声嚎哭,也不懂能做什么了。

以前的你很怕上我的车,我开车时速如果超过80公里,你就会像个老人般唠唠叨叨,如果我不听话你就会动手打我。其实你并不知道,你的力道充其量只可以替我按摩,不过我还是会乖乖听你的话。没想到你竟然是因为车祸而走了,不懂这是不是老天爷的戏弄?

我在想,如果我不知道你逝世的消息,就算是十年不见面,我也是一样可以过得很好,因为知道在远方还有一个懂我的你。曾经很冲动的我,试过不要睡觉、高速开车,只希望你能够出现在我身边,不管你骂得多凶,我想我还是会笑着听你骂我。

已经100天了,说完全没事是骗你的,偶尔想起你还是忍不住掉泪。不是因为你离开我,而是很心疼一个很有前途的女孩子、一个即将进入台大的女孩子、一个即将实现梦想的女孩子……就这样离开了等着她去闯的世界。

现在在电脑荧幕面前打字的我,情绪是多么的平静。虽然我已经可以释怀了,不过心还是很疼,还是会想念你。妮,要保佑你父母平平安安,我也会帮你看着他们的。

你要过得开心,要过得比之前更好,好不好?

此文为了纪念我的好友许燕妮离开这世界的第一百天而写的,希望大家也别只会把“珍惜眼前人”挂在嘴边,要实践行动。不然的话,就会像我一样,遗憾到眼泪也流不出来

Saturday, September 5, 2009

自找麻烦

今天在复印店整理社团报告时候巧遇心雨,他说知道我当某社团的秘书还蛮惊讶的,因为我一向来都不过问这些事情,而且在社团里通常都是拿领导型的职位。我就直说:“没办法,本来真的不想要过问和参与这些事情。只是看到跟尾狗和王八惹那么多么麻烦出来,不得不再做这种【康头】”。

之所以选秘书的位子,不是喜欢打报告,也不喜欢对着电脑,只是觉得社团里paperwork是很重要的,在这种讲究“law by law”的学校,没有paperwork或报告的话全部活动不用进行。再加上之前该社团因为paperwork迟提呈上去而搞出很大件的事情,所以我不得不更加看重这份工作。那些权利职位我根本没有兴趣,一点也不稀罕能够成为什么风云人物,只是我不想看到一些人利用下三流和卑鄙的手段来串谋夺位。知道未来还会有很多夜晚是等着我去熬通宵,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,但是一点都不怕。学业方面,知道自己没办法替学校争光,只想在活动方面为同学和华裔生尽点绵力。

晚上和纤柔在即时通聊天,她说我瘦了很多,还担心我有什么事情。问问每天见面的好友宝贝,她也是看到我瘦了,而且样子也很憔悴。我想,或许是我这几天熬夜的关系吧,除了赶功课,也要赶一些报告,再加上之前自己家乡发生了很多事情,所以都没办法安心入眠,每晚睡前也要想想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。最近三天我都是在房间开着灯,牙也没刷的情况下就这样趴在桌上睡着了。

我不是要博同情,想要分享为何我会自愿“自找麻烦”。某年某月某一天,我和同学去参加学校某某社团主办的某中华民族节目。本来是以观众的身份出席,后来老师委托我们提着灯笼临着雨配官老爷走进礼堂。为了等官老爷,我们还在雨中排队站了很久。还有,当官老爷要到的时候,那个节目领导人(取名为王八)就准备开伞,不懂是太紧张还是智商的关系,王八开不到那把伞,就直接把那把伞丢在一边。注意,不是“放”在一边哦,是很出力地“丢”在一边。根据我模糊的记忆,那把伞好像是属于其中一个淋雨提灯笼的同学的,但忘了是谁的。结果叻?他贵为该节目负责人,也不跟我们说一声谢谢。

节目内容有一系列传统表演节目,但是有超过一半以上是友族同胞的传统表演节目。本人不排斥也对友族同胞的传统表演节目有兴趣,但是堂堂一个中华民族传统节目,超过一半都是友族同胞的表演,而且还不是表演中华民族的节目。这还是该节目的本质吗?我想该节目还是改称文化之夜算了。农历新年时候,电视台会播映一系列的新年特备节目,试想想,如果在这系列特备节目中,有一半以上播映其友族同胞演他们自己母语的戏。你看了会觉得舒服吗?

朋友们,你们不想在以后的日子,看到我们学校华人传统节目以“王八式”的风格进行的话,就不要整天关在家读书做功课,或者是沉浸于恋爱的甜蜜了。切记,四年最有冲劲的大学生活一生只有一次,就算不想要拿什么职位,也请以出席活动表示支持与鼓励。

还有,谢谢宝贝,也谢谢曾经跟我一起合照的朋友,是你们让我没做了令我终生后悔的决定

Thursday, September 3, 2009

久违的采访

昨天的新闻学课,我的新闻学兼职讲师刘老师,他是《东方日报》的主笔,特邀曾经是同事的ntv7新闻主播,陈丽亭小姐前来课室为我们讲解电视与报纸的角色。刚开始知道她要来的时候,为了做准备功夫就上网查查陈主播的背景,过后从朋友口中得知她曾经服务于报社,就觉得很开心,因为媒体人是最容易访问了。

当陈主播和刘老师走进课室的那一刻,同学们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,接下来就听到细细嘘嘘的声音,我想,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公众人物吧。看到他们的反应,就想起以前的我第一次看见公众人物的那种表情。

在这堂课,老师要我们采访陈主播,并做一份专题报道。在整个过程中,才发现自己的采访技巧和记录技巧“生锈”了。速度不再像以前般的敏捷,只可惜在这里没有机会或平台可让我做采访。很遗憾的是,因为时间的关系,每位同学只可以发问一次,所以所需的资料看起来非常有限。

昨天的课里,是我进来依大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理论的运用。一场短短的采访,足以超越老师花几个小时时间教导如何采访。很遗憾,这种活动不懂什么时候还会再进行,这就是这里的教育制度。就连师范大学都以spoon feeding方式上课,更何况是其教导出来的未来教师?这堂课让我有了新的结论:媒体界和教育界的办事方法果然不一样。

回想起昨天的采访活动,突然很想念以前自己以营员的身份参加学记培训营。希望到时28届有一班“老顽童”可以混进去当营员。

谢谢刘敬文老师,谢谢陈丽亭小姐!

第二组的采访队与陈主播和刘老师的合照

我的组员

我们的新闻学讲师刘敬文老师(东方日报主笔)与陈丽亭小姐合影

难得有机会,当然要跟陈主播合照